《大而美法案》签署通过;上海中考7月8日出分…一周资讯

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5-07-17 14 0

特朗普总统正式签署《大而美法案》,将影响美国各行各业;特朗普政府扣留近70亿美元K-12学校资金;北京市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更多资讯内容,详见下文。

国际资讯

1.《大而美法案》签署通过

7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法案。7月4日,特朗普总统正式签署《大而美法案》,在美国独立日当天生效。

该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延长特朗普在其第一个任期内于2017年通过的企业和个人减税措施,在对美国各行各业的影响方面,“大而美”法案的长期辐射效应显然也不容小觑。

“大而美”法案中的一项条款提议,根据私立学院和大学的财富规模,对它们的年度投资收益分别征收8%、4%和1.4%的分级税率,高于现行1.4%的普遍税率。在校学生人数少于3000人的小型学院或将因此成为赢家,将获得豁免。而最大的受损方预计将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名校,这些学校预计将按8%的最高税率缴税。

来源:财联社

2.美国70亿美元K-12教育拨款冻结

美国特朗普政府扣留了原定于7月1日发放的近70亿美元K-12学校资金,并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晚上通知各州教育机构,这笔资金无法使用且正在审查中。

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2日表示,需要调查这笔资金是否被用于资助“激进左翼议程”,政府正在调查这些资金是否被用于为无证移民学生提供奖学金或被用于其他教学等目的。

这笔资金用于支持课后教育、英语学习和其他项目,失去这笔资金将对美国全国各地的学生造成巨大影响。

来源:CCTV4

3.哈佛Waitlist延期至夏季

7月1日,哈佛大学深红报宣布:针对2029届新生申请者,原本设定的候补名单(Waitlist)转正截止日期为6月30日,如今将延长至夏季。这是哈佛大学近年来首次对Waitlist的截止日期做出延长调整。

《大而美法案》签署通过;上海中考7月8日出分…一周资讯

展开全文

特朗普政府的签证限制政策导致哈佛无法准确预测国际学生的最终入学人数。部分被录取的国际生可能因签证问题无法按时入学,因此校方需延长Waitlist评估时间,以填补可能的空缺。

来源:哈佛大学深红报

4.剑桥大学公布招生报告

近日,剑桥大学发布了2024年本科招生统计报告(指2023年申请,2024年入学),在发放的4,760份录取通知中,最终仅3,632人成功入学,整体录取率压缩至16.4%——这意味着每6名申请者中仅有1人能踏入康河畔的学院。

中国以2,308份申请位居国际学生申请量榜首,占国际申请总量的30.2%,最终录取252人,录取率约10.9%;新加坡申请577人,录取153人,录取率26.5%,是国际学生中录取率较高的国家。美国申请571人,录取38人,录取率6.7%;印度申请286人,录取19人,录取率6.6%,整体来看,亚洲国家的申请者在剑桥的国际招生中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留学字典

教育政策

1.2025上海中考成绩将于7月8日公布

2025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将公布。

7月8日14:00至8月31日16:00,考生可登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位数字)查询成绩。

考生若对本人成绩有疑问,可于7月9日(星期三)10:00至7月10日(星期四)16:00,登录“上海招考热线”网站()“成绩查询”栏目申请成绩复核。

来源:上海升学

2.2025北京中招计划说明发布

2025年北京中招成绩将于7月9日12时公布。

2025年中招录取总分(以下简称“录取总分”)为510分(不含加减分),计入总分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体育与健康。

7月13日8:30至17日17:00填报中考志愿。

来源:中国教育发布

3.北京全市中小学校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近日公布,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

人工智能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人人必学、人人可学、人人愿学的基础性内容。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意识与思维能力、人工智能应用与创新能力、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从“基本了解人工智能”到“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再到“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项目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工智能课程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通过知识测试、项目汇报、作品展示、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深度考查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建立内外联合、多方参与的协同化评价机制。

来源:首都教育

行业信息

1.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三批2926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试点周期为两年。

《通知》一并发布的《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推动在校园内配备急救和急救教育设施设备,加强师生急救教育,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探索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学校急救教育经验做法,完善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引领学校急救教育发展新方向。

来源:中国教育发布

2.四川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系列课程正式上线

由中共四川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封面新闻共同打造的“蜀护未来·e网平安”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系列线上课程正式上线。

“蜀护未来·e网平安”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系列网络课程共有视频课16节,重点围绕提升未成年人有害网络信息防范、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等板块展开。精心设置的课程内容,对当下未成年人上网有较强的实用性,如《我被网暴了,我该怎么办?》《个人信息泄露了?小心这些麻烦找上你》《网络过度使用后如何寻求帮助,关爱自我》《这些信息千万不要相信》等内容,手把手地教未成年人如何安全上网、用网。

来源:中国教育发布

学校动态

1.深圳曼校开设DSE课程

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加速的背景下,7月2日,备受大湾区教育界关注的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学校DSE课程发布会举行。

《大而美法案》签署通过;上海中考7月8日出分…一周资讯

“纯英国际校+港式精英课”双轨模式的曼校解决方案,为更多学子打造贯通香港、内地高校与世界的“黄金升学立交桥”。

原深圳湾实验室科普中心执行主任袁汇正式出任深圳曼校中方校长。

来源: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学校

2.深圳新增一中日合作办学项目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复深圳市美中学校与日本兴让馆高等学校合作举办高级中等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深圳首个获省级审批的中日合作高中项目。

该项目将于2025年正式启动招生,纳入深圳统一高中招生体系,由中日双方共同设计课程、协同教学,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高中生。

日本兴让馆高等学校,创立于1922年,百年来秉持“知性・理性・品格”的育人理念,是日本大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高中之一。

深圳市美中学校是经教育局审批创办的全日制全寄宿民办学校,始建于2009年,集国际部,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

来源:深圳市美中学校

3.复旦附中嘉定学校成立

6月30日,嘉定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举行。会上,嘉定区教育局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将在南翔镇合作举办复旦附中嘉定学校。

《大而美法案》签署通过;上海中考7月8日出分…一周资讯

会上,嘉定新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项目启动,将通过多方协作,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

来源:上海升学

作者招募&投稿 |tbeducation@daznet.cn

提供内容线索 |微信:waitan2022

转载&合作 |微信:waitan2022

评论